姜子牙的“職場手法”:就業(yè)悠著點 創(chuàng)業(yè)快著點
2013-12-26 10:31 點擊量:3414 來源:廣州日報
史上
從市場的視野去觀察春秋戰(zhàn)國時代,那是一個大小公司林立的時代,而“春秋五霸”也不妨看作是兩千多年前的“五強公司”,齊國是強中強,在齊桓公時代甚至替天下制定標準,該怎么建水庫都得按齊國的意思辦。
公司的崛起和強大,取決于公司文化,齊國的公司文化是怎樣的?這要去問齊國公司的老祖宗,創(chuàng)始人——姜子牙太公,又稱呂尚。
姜子牙職場手法:就業(yè)悠著點 創(chuàng)業(yè)快著點
話說姜子牙爺爺都過了退休年齡二十年了,卻還不著急找工作,沒有急匆匆地用刀子將自己的簡歷用甲骨文刻寫在烏龜殼上,然后抱著這一大堆烏龜殼到處找公司,求面試,卻優(yōu)哉游哉地在渭水邊釣魚。姜子牙八十歲才就業(yè),孫猴子五百歲才取經(jīng),白素貞一千歲才戀愛,你急什么?
創(chuàng)業(yè)路上睡懶覺
之所以不急,一則是因為對自己的實力和身體超級有信心,二則是因為自己所期待的目標很大。人生積累到一定階段,下一步的目標或許不是求出來的,而是等出來的,等著人家來求你。姜老師的本領儲存得差不多了,下一步目標就是進入西周公司的最高管理層,這個職位得由老板周西伯(即周文王)主動給他,如果他自個主動去求,可能周文王還會考慮考慮呢。人,有時候不能太主動,一主動,就變賤。
最后,周文王開著豪車到渭水邊,把姜老師恭恭敬敬接回去了,直接提拔到西周公司最高管理層的位置。姜老師沒有白等,他輔佐周武王吞并了商紂公司,讓西周從一個地方公司變?yōu)樘煜碌谝粡姷墓尽?/p>
話說姜子牙爺爺輔佐周武王定天下成功之后,周王朝分封諸侯,姜老師被指定了一塊責任地,那就是山東的營丘。老人家這時候志得意滿,估計歲數(shù)也上來了,動作就不免有點遲緩,史書記載:姜子牙從西周的中心地段出發(fā),前往東邊接收齊國公司,一路上慢吞吞的看風景,《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東就國,道宿行遲”。
皇帝不急太監(jiān)急,姜老師在酒店睡覺時,酒店老板就敲打他,給他打了morning call:老呂(姜子牙又姓呂),您還是早點起來趕路吧,機會易失不易得,您老人家居然還睡得這么安穩(wěn),不像一個去接收公司的人啊——“吾聞時難得而易失??蛯嬌醢玻蔷蛧咭?。”
姜老師馬上從五星級酒店舒適的被窩里爬起來,退了房卡,跳上車,在夜色中一溜煙地跑,天剛亮就趕到公司,立即接收營丘。
創(chuàng)業(yè)時機難得卻容易失去,別以為西周集團給你個分公司,事情就百分百定了,還有競爭對手呢,給了你不等于是你的。姜老師分到的營丘,還有一個叫萊的集團在候著呢,姜老師只要遲一個晚上,說不定就被萊集團搶先機,他老人家就只能折回西周集團,等著總部再分配了。
感謝催我們早起的人
姜子牙對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兩者拿捏得很準。于就業(yè)而言,他知道要等一等,才能得到自己所期待的;于創(chuàng)業(yè)而言,他知道只要有半秒鐘的閃失,他就不是齊國的開山祖師了。而那位酒店老板的敲打也起了關鍵作用,所以,要感謝那些在人生關鍵時期催促我們早起趕路的人。
風險提示:姜老爺爺八十歲就業(yè)的案例,風險系數(shù)大,切勿模仿,從學校里畢業(yè)出來,該干嘛去就干嘛去,趕緊地做簡歷吧,師弟師妹們還沒到等大魚的時候。
齊魯兩家公司文化差異:
方法簡易崛起快 方法繁瑣難崛起
姜子牙實施簡便易行的公司文化:“因其俗,簡其禮”。順應當?shù)氐娘L俗文化和民眾心理,簡化禮節(jié)等事務,反正是怎么方便就怎么來,剔除執(zhí)行過程中的一切障礙。
齊國公司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還是姜太公趕路時候的風格,動作快而簡便,因此崛起也快。當姜老板還健在時,西周集團就特許齊公司擴大經(jīng)營權和經(jīng)營領域: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山東,北到河北,都是其經(jīng)營勢力范圍。對于“五侯九伯”這些公司,齊公司都有話事權。
看一家公司的崛起,還得比較他的競爭對手或者鄰近的公司,齊公司的大鄰居和競爭對手是魯公司。
魯公司來頭不小,他的第一任老板是周公,是西周集團大老板周武王的弟弟。不過,來頭不小說明它講究也多,啰嗦也多,發(fā)展的障礙也多。周公是貴族,做人做事肯定有不少講究的,這個講究具體到一個名詞就是“禮”。我們且分析《史記·魯周公世家》中的兩個案例。
魯國動作有點慢
姜子牙經(jīng)理接收營丘公司才五個月,就可以向西周集團打報告了,報告簡明易懂,一目了然,西周集團看著也高興。
周公的兒子伯禽接收魯公司之后,足足等了三年才從容不迫地給總部打報告,西周集團的總經(jīng)理,第二任周公,不解地問伯禽:“怎么這么慢呀?”伯禽回答:“急不來呀,我到了下面,要改變當?shù)氐娘L俗,變革他們的禮節(jié),尤其是喪禮,當?shù)厝巳绻懒烁改?,要為父母守喪三年才能回來工作,這些工作都得慢慢做,所以就遲了?!?/p>
兩家公司文化一比較,周公憂心忡忡地說:按這趨勢發(fā)展下去,以后魯公司得聽齊公司的,因為人家齊公司講究的就是簡便易行,魯公司太多繁文縟節(jié)。
果如周公所料,齊國一路崛起,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成為制定天下標準的霸者,而魯國,始終沒有成為大哥,還時不時被齊國欺負一下。
風險提示:姜太公講究怎么方便就怎么做,不要有太多人為上的障礙,但是,這不是說可以不擇手段,簡便不等于隨便,放手不等于放縱,切記。
齊國曾想改變公司文化:
聘請孔子為經(jīng)理 被晏子喝止
司馬遷對魯國那種注重繁瑣禮儀的公司文化似乎頗有微詞,他評價說:“龂龂如也”,意思是說在禮節(jié)上斤斤計較,喜歡在瑣碎的細節(jié)上較真,耽誤業(yè)務。據(jù)《史記》的注釋稱,魯國人過河的時候都要分個先后主次,這樣一推讓,當然耽誤過河的功夫了。
公司講究禮節(jié),卻未必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司馬遷就嘆息:魯國比誰都講究禮儀,可他們的管理比誰都亂——“何其亂也”。
晏子嫌孔子啰嗦
當然,魯公司的管理風格也是有其獨特魅力的,至少給人以彬彬有禮的觀感,有一年齊景公向魯公司的高層孔子取經(jīng),孔子拋出八個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說各階層的人要扮演好各階層的角色。齊景公正心動的時刻,名相晏子卻跑出來喝止:“孔老師講究繁瑣復雜的禮儀,一進一退都有個詳細的講究,賠上一輩子的功夫都學不全(累世不能殫其學),這不耽誤事嗎?不建議學?!?/p>
經(jīng)理人晏子的一番話打消了老板齊景公取經(jīng)的念頭,魯國公司文化失去向齊擴展的良機??鬃拥墓疚幕赡懿贿m應對手林立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他背負的文化背景大,凡事先講文化的打磨和滲透,當年伯禽也是背負著西周集團的文化使命去經(jīng)營魯國,要將母公司文化移植到地方公司,這是再造一個西周集團的事,工程浩大,一時半會還真急不得;而姜子牙雖說祖上是大禹治水的助手,但已經(jīng)八竿子都打不著,姜老師就一老混混,意味著少顧忌,因此上手快,出手快,發(fā)展也快,不奇怪。
當然,兩種公司文化各有所長,不能簡單地否定哪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