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職場“橡皮人”
2012-12-17 00:00 點擊量:1626 來源:未知
蕓以前是我們部門著名的“拼命三娘”,她婚后的第三天就來上班了,周末加班是家常便飯,連年假都不歇。為了工作她結婚五年沒要孩子,后來三十多歲了,在家人的催促和命令之下,她才決定要孩子。可是事業(yè)心強的她連懷孕期間都在工作,甚至待產(chǎn)前一周還在單位忙活。
蕓休完產(chǎn)假上班后,卻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令我們大跌眼鏡:她每天來得最晚,走得最早。不開口則已,一開口話題便圍繞著她的兒子,“孩子每天喝了多少奶”“孩子大便的顏色”“孩子晚上總是驚醒”聽得我們不勝其煩。她還占用單位的電話向別人請教育兒知識,每隔一段時間就打電話回家詢問她的婆婆有關孩子的情況。
例會上,蕓一反常態(tài)坐到角落的位置,不再提出想法和提案。即使領導點名讓她發(fā)言,她也是三言兩語應付過去。即使工作出了問題,她也好像事不關己那樣等著別人替她善后。失去工作激情的蕓對領導的贊許或批評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偶爾同事聚會或單位舉辦活動,她也是能推就推,推不掉就冷眼旁觀。
用蕓自己的話說,她現(xiàn)在是得過且過。反正再努力也不過是原地踏步,永遠不能處于與自己能力相符的職位。還不如把精力放在培養(yǎng)兒子上,沒準兒老了還能指著兒子出人頭地。如今,工作對她來說不過是每天上班開電腦,下班關電腦而已。
像蕓這種沒有神經(jīng),沒有痛感,沒有效率,沒有反應,整個人猶如橡皮做成的,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見、對批評表揚無所謂、沒有恥辱和榮譽感的職場中人,被稱作“橡皮人”。這種人的職業(yè)前景堪憂,長期處于這種狀態(tài),很可能被無情地淘汰。
對于職場“橡皮人”,有三點建議:一是要重新設定職業(yè)目標,學會調(diào)整心態(tài),向著目標前進;二是重新認識自己,積極把握機會,注重挖掘自己的優(yōu)勢和潛力;三是在認清現(xiàn)狀后,嘗試改變和創(chuàng)新,尋找新的方向和位置。同時,企業(yè)也需要采取積極應對措施,建立一系列良性制度,防止員工“橡皮化”,激發(fā)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員工更有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