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最值得報考的408所大學排行
2013-06-17 08:53 點擊量:1805 來源:未知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是我國第一個發(fā)布大學排行榜的機構。1987年9月13日,在《科技日報》以“我國科學計量指標統(tǒng)計的排序”為標題,以各大學SCI論文數(shù)量一項指標為依據(jù)發(fā)表了我國第一個大學排行榜。課題組組長是我國著名學者趙洪州。
1991年起,武書連[微博]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組長。1993年6月30日,在《廣東科技報》發(fā)表了我國第一個包括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活動在內的大學排行榜,包含31項指標。1997年起,每年在學術期刊發(fā)表《中國大學評價》論文,全部使用公開數(shù)據(jù)。
2002年,連續(xù)發(fā)表《2002中國大學評價》、《2002中國大學研究生院評價》、《再探大學分類》3篇論文。以“不同學科的科研人員平均具有相同創(chuàng)新能力”的科學假設為基礎、用“學科歸一”的方法解決了不同類型大學之間不能直接比較的技術難題,在國內外第一次實現(xiàn)了不同類型大學之間、不同學科之間的直接比較。同年,在我國第一個完成中國大學本科11個學科門類、71個學科類、全部258個本科專業(yè),以及研究生11個學科門類、80個一級學科、全部361個二級學科的評價。這種全面覆蓋一個大國所有學科門類和專業(yè)的大學排行榜當時在國內外尚無先例。
2003年開始,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每年出版發(fā)行武書連主編的《挑大學 選專業(yè)—高考[微博]志愿填報指南》和《挑大學 選專業(yè)—考研[微博]擇校指南》,至今已經連續(xù)11年。2013年起,按年度出版武書連主編的《挑大學 選專業(yè)—高考志愿填報指南(獨立學院版)》。
2011開始,為了便于考生從多個角度觀察大學,使大學排行榜更好地服務于考生、服務于國家、服務于社會,武書連在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名、學科專業(yè)排名的基礎上,陸續(xù)增加了各大學教師平均學術水平排名、教師績效排名、本科畢業(yè)生質量排名、生源質量排名等多項體現(xiàn)學校主要辦學質量的指標排名。此外,大學性價比排名、填報志愿順序排名等指標,也可供考生和考生家長[微博]填報高考志愿時參考。
武書連大學排行榜的優(yōu)勢,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1、在理論和實踐上實現(xiàn)了不同類型大學、不同學科之間的直接比較,使大學評價從經驗走向科學。2、全部使用公開數(shù)據(jù),評價結果客觀、公開、透明,所有結果可重復可檢驗。3、課題組成員沒有一個在大學兼職,不會出現(xiàn)裁判員兼運動員的利益沖突。
下表是武書連專為2013年報考大學的考生挑選大學制作的填報志愿特別版。該表將中國408所大學(綜合實力前400名,以及綜合實力在400名之后,但生源質量為A++、A+、A、B+、B的8所大學)的綜合實力、畢業(yè)生質量、生源質量、教師學術水平、教師績效、填報志愿順序綜合在一個表中,便于考生和考生家長用較少的時間處理大量的信息??紤]到我國高校生源數(shù)量呈下降趨勢,在“填報志愿順序”排名中,只列出了最好的前25所大學,今后會逐年增加數(shù)量。
表中各項指標的E+級和E級只列等級,不列排名。E+級和E級等級相同排名不分先后。A++級專業(yè)百分比和A等專業(yè)百分比,指的是在該校全部本科專業(yè)中A++級和A等的比例。
詳細表格見:2013中國最值得報考的408所大學排行
武書連2013中國大學排行榜各項指標等級評價采用百分比法,用A、B、C、D、E共5等11級表示各大學的實力。各等級定義如下:
A等:前10%為A等;其中實力最強的前2%是A++級,介于2%~5%(含,以下同)之間的是A+級,5%~10%為A級。
B等:介于10%~30%之間為B等,占20%;其中 10%~20%為B+級,20%~30%為B級。
C等:介于30%~50%之間為C等,占20%;其中 30%~40%為C+級,40%~50%為C級。
D等:介于50%~70%之間為D等,占20%;其中50%~60%為D+級,60%~70%為D級。
E等:最后的30%為E等;其中70%~85%為E+級,85%~100%為E級。
(數(shù)據(jù)來源:武書連主編、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的《挑大學 選專業(yè)--2013高考[微博]志愿填報指南》)